- 世界主流车企赴约 智慧出行和新能源科技亮相进博会
- 2025年11月06日来源:中国网
提要: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世界主流车企赴约参展,带来了全球智慧出行和新能源领域的前沿科技,成为进博会上一道特别的风景。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全勤生”一词在本届进博会首日多家国际车企负责人的介绍中出现,大众汽车集团、特斯拉、宝马集团、日产汽车等都是连续八届参展进博会。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在上海开幕。世界主流车企赴约参展,带来了全球智慧出行和新能源领域的前沿科技,成为进博会上一道特别的风景。
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全勤生”一词在本届进博会首日多家国际车企负责人的介绍中出现,大众汽车集团、特斯拉、宝马集团、日产汽车等都是连续八届参展进博会。业内专家表示,世界主流车企积极赴约,牵手中国合作伙伴,展现了中国汽车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开放氛围。
国际车企与中国伙伴开展积极合作
11月5日,进博会特斯拉展台吸引了大批观众。这里除了展示特斯拉在中国销售的最新新能源车型外,亮点还包括特斯拉赛博无人驾驶电动车(Cybercab)亚太地区首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TeslaBot、V4超级充电桩等。
特斯拉上海区域总经理孙嘉泽对上海证券报记者介绍说,Cybercab没有方向盘、脚踏板,采用TeslaVision视觉处理系统和端到端神经网络的自动驾驶方案,无须使用激光雷达等价格昂贵的硬件设备,就可以实现无人驾驶。为适配无人运营场景,Cybercab还配备了无线充电技术与机械臂自动清洁功能,为规模化落地做好了充分准备。Cybercab计划在2026年第二季度启动量产。
国际车企牵手中国伙伴成为本届进博会的亮点之一。在进博会展台,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沉浸式展现集团在华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的竞争力。其中,CEA电子电气架构由大众汽车集团携手中国小鹏汽车联合开发,是大众汽车集团首个在中国本土开发的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
本届进博会宝马展台带来了宝马新世代车型上搭载的驾控超级大脑、新世代电驱系统等实物及素材展示。宝马研发人员介绍,以新世代为契机,宝马正携手中国合作伙伴迈入合作共赢2.0时代:积极与中国领先的科技企业合作,深度集成DeepSeek的AI大模型能力;正在与阿里巴巴深度定制AI智能体,打造更懂中国用户的智能个人助理;融合华为鸿蒙生态,进一步拓展车内数字生态场景与功能;携手中国科技公司Momenta,共同开发高度适配中国路况的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日产汽车也在积极牵手华为,本届进博会亮相的日产天籁·鸿蒙座舱是全球首款搭载华为鸿蒙座舱的燃油车。日产汽车研发人员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希望以第一梯队智能化水平的华为鸿蒙座舱打造“燃油智能第一车”。
汽车产业链巨头希望深耕中国市场
“全勤生”和“老朋友”等词成为本届进博会参展国际车企负责人在作企业介绍时的高频词。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本届进博会将成为大众汽车集团坚定深耕中国市场、坚持长期投入的又一力证。秉持‘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大众汽车集团近年来持续投资强化本土研发实力。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坚实伙伴,我们正持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与本土伙伴的合作,推动中德汽车产业携手共进。”
宝马集团也是连续第八年参展。“进博会不仅展示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成果,更为全球企业与中国在创新合作、产业融合和共享机遇方面提供了重要平台。”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未来,宝马将引入更多创新产品和技术,携手中国伙伴持续推动创新,在满足中国消费者多元化出行需求的同时,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智能化、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迈进。
“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博世深耕中国市场的初心始终未变。多年来,我们的发展与中国产业进程同频 ——从伴随汽车产业的起步发展、电动化转型,到助力智能制造升级,再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全产业的智能化,博世深度融入了中国的每一轮产业发展与变革。”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表示,当前中国产业正向海外市场拓展,博世依托遍布全球的技术积淀与服务网络,正在助力中国本土创新成果高效链接全球市场。
11月6日,日产进出口(广州)有限公司将举行成立仪式。参加进博会的日产汽车有关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作为外资车企在华首个合资整车进出口公司,该公司的成立是日产汽车“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构想的关键落子,标志着日产汽车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立足本土、惠及全球的新阶段。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