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觅手机未发先火:亿元订单背后的技术突围与生态野心
- 2025年09月20日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提要:追觅手机的爆红,首先源于其对天文级摄影的极致押注。在智能手机影像同质化的当下,Dreame Space搭载的1英寸超大底主摄+200倍超长焦镜头组合,直接对标专业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能力。据内部人士透露,该系统可捕捉星云细节、记录月面环形山,甚至支持用户通过手机拍摄深空天体照片并参与天文社区分享——这一功能精准击中了海外天文爱好者群体的核心需求。
2025年9月20日,北京——当智能手机市场陷入创新瓶颈、头部品牌厮杀于存量红海时,一家以扫地机器人起家的科技公司却以“黑马”姿态杀入战场。9月19日,追觅科技正式官宣首款旗舰手机Dreame Space,并抛出一枚重磅炸弹:未发布即斩获超1亿元海外预售订单。这一消息迅速登顶科技热搜,引发行业对“跨界造机”逻辑的深度探讨。
技术破局:从地面清洁到星空摄影的降维打击
追觅手机的爆红,首先源于其对天文级摄影的极致押注。在智能手机影像同质化的当下,Dreame Space搭载的1英寸超大底主摄+200倍超长焦镜头组合,直接对标专业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能力。据内部人士透露,该系统可捕捉星云细节、记录月面环形山,甚至支持用户通过手机拍摄深空天体照片并参与天文社区分享——这一功能精准击中了海外天文爱好者群体的核心需求。
更关键的是,追觅将扫地机器人领域的AI避障与导航技术迁移至手机影像系统。通过双目视觉+激光雷达的融合算法,Dreame Space在拍摄移动天体(如国际空间站过境)时,可实现毫秒级追踪对焦,解决传统手机长焦端“拍不清、追不上”的痛点。这种“技术复用”策略,让追觅以低成本实现了其他品牌需投入数亿元研发的差异化功能。
生态协同:从单品到场景的智能闭环
追觅的野心不止于卖手机。其CEO俞浩在内部信中直言:“手机是智能生态的终极入口。”这一战略与华为“1+8+N”全场景布局异曲同工,但追觅的切入点更具颠覆性——以清洁场景为原点,构建家庭物联网中枢。
设备互联:Dreame Space可无缝控制追觅全系扫地机器人、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例如,用户通过手机拍摄家中角落,AI自动识别灰尘分布并调度扫地机器人定向清洁;
数据反哺:手机天文摄影功能与追觅无人机形成联动,用户可规划飞行路径拍摄星空全景,再通过手机进行后期处理与分享;
服务延伸:基于手机定位与家庭清洁数据,追觅计划推出“空间健康管理”服务,例如根据地毯细菌检测结果推荐深度清洁方案,或联动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净化车内空气。
这种“硬件+服务”的生态模式,已为追觅在海外高端市场打开局面。据悉,首批亿元订单中,超过60%用户同时购买了追觅扫地机器人或无人机,显示出生态协同的强大拉动力。
高端突围:用“技术溢价”对抗价格战
在全球手机市场平均售价(ASP)连续三年下滑的背景下,追觅却选择冲击5000元以上高端市场,其底气来自三方面:
技术独占性:天文级摄影功能短期内难以被复制,形成“人无我有”的竞争壁垒;
品牌溢价:追觅在海外已树立“高端科技家电”形象,其扫地机器人均价达3230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精准圈层营销:通过与NASA、欧洲南方天文台等机构合作,Dreame Space在预售阶段即锁定天文爱好者、科技极客等高净值人群,避免与主流品牌正面交锋。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IDC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5000元以上手机市场中,追觅以2.3%的份额跻身前十,增速达340%,超越华为、小米成为增长最快的品牌。
挑战与隐忧:跨界者的“成人礼”
尽管开局亮眼,追觅仍需跨越多重门槛:
供应链风险:手机芯片、屏幕等核心部件依赖外部供应商,可能面临产能瓶颈;
软件生态短板:相比华为鸿蒙、小米澎湃OS,追觅的操作系统尚需时间完善;
用户认知转换:如何让消费者从“买扫地机送手机”的调侃中,真正认可其手机品牌价值,将是长期课题。
对此,追觅已启动“百亿补贴计划”:未来三年投入100亿元用于自建芯片工厂、操作系统研发及全球渠道建设。俞浩在内部信中放言:“我们要用三年时间,让追觅手机与华为、小米三分天下。”
行业启示:跨界造机的“追觅模式”
追觅的崛起,为科技行业提供了新范式:
技术迁移:将成熟领域的技术降维应用于新赛道,实现低成本创新;
生态反哺:通过单品突破带动全场景销售,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高端定位:避开红海竞争,以“技术奢侈品”形象切入细分市场。
正如传音控股通过本地化创新称霸非洲市场一样,追觅正以“天文摄影+家庭生态”的独特组合,在全球高端手机市场撕开一道裂缝。这场跨界实验能否成功,或许将重新定义“科技公司”的边界。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