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再斥资1亿港元回购250万股,雷军增持+公司回购双轮驱动,释放强烈信心信号
- 2025年11月26日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提要:继创始人雷军个人豪掷超1亿港元增持后,小米集团再度出手护盘。11月25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当日以平均每股40.29港元的价格回购250万股,总金额达1.007亿港元。这是小米本月以来第四次实施大手笔回购,叠加雷军个人增持行动,短短六日内公司及实控人合计投入资金已超10亿港元,向市场传递出对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心。
2025年11月26日 综合报道,继创始人雷军个人豪掷超1亿港元增持后,小米集团再度出手护盘。11月25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当日以平均每股40.29港元的价格回购250万股,总金额达1.007亿港元。这是小米本月以来第四次实施大手笔回购,叠加雷军个人增持行动,短短六日内公司及实控人合计投入资金已超10亿港元,向市场传递出对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心。
回购节奏密集,月内累计斥资超9亿港元
据公开数据,小米自11月20日起连续多日启动回购:
11月20日:回购1350万股,耗资5.08亿港元;
11月21日:回购800万股,耗资3.03亿港元;
11月25日:回购250万股,耗资1.007亿港元。
仅这三次操作,小米集团就累计回购2400万股,总金额高达9.12亿港元。若计入雷军于11月24日以约38.58港元/股增持260万股(耗资超1亿港元),小米“公司+创始人”双线投入已突破10亿港元大关。
值得注意的是,11月25日回购均价40.29港元,较雷军前一日增持价高出约4.4%,显示管理层对当前股价的认可度持续提升。
股价强势反弹,重回40港元关键位
受系列利好提振,小米港股11月25日高开高走,收盘大涨4.35%,报收于40.35港元,成功站稳40港元心理关口,创近一个月新高。市场分析认为,密集回购叠加实控人真金白银入场,有效缓解了投资者对短期估值的担忧,也为后续基本面改善预期奠定情绪基础。
信心源于基本面修复与生态协同加速
业内人士指出,小米此轮回购潮并非单纯“托市”,而是基于多重积极信号:
手机业务回暖: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5年Q3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2%,连续五个季度实现正增长;
汽车业务稳步推进:小米SU7交付量持续爬坡,10月单月交付破2万辆,智能化体验获用户广泛认可;
AIoT与互联网服务协同增强:以“人车家全生态”战略为核心,小米正加速打通手机、汽车、智能家居数据闭环,提升用户粘性与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
此外,小米集团现金储备充足,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账上现金及等价物超1400亿元人民币,为持续回购提供坚实财务支撑。
雷军持股升至23.26%,彰显长期主义决心
随着11月24日增持完成,雷军在小米集团的持股比例已提升至23.26%,进一步巩固其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此举不仅强化控制权,更向市场传递“与公司共进退”的明确信号。
有券商分析师评价:“当创始人愿意在市场波动期逆势加仓,往往意味着企业内在价值被低估。结合公司自身回购,形成‘双重保险’,对稳定股价、提振信心具有显著效果。”
港股科技股回购潮涌,小米领跑力度
据Wind数据统计,2025年以来,小米集团累计回购金额已超23亿港元,在港股科技板块中位居前列。在全球流动性收紧、中概股估值承压背景下,主动回购已成为优质企业维护市值、回馈股东的重要工具。
市场普遍预期,随着小米汽车规模化效应显现、高端手机占比提升及AI生态商业化加速,公司盈利能力和估值中枢有望迎来新一轮跃升。
真金白银的承诺,胜过千言万语
从“性价比”到“高端化”,从“手机厂商”到“全生态科技集团”,小米的转型之路充满挑战,也饱含机遇。而此刻,无论是雷军深夜发博力挺,还是公司连续大手笔回购,都在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市场:我们相信小米的价值,也请你相信。
正如一位投资者在社交平台所言:“老板自己买,公司自己回,股价还便宜——这三点同时出现的时候,往往离拐点不远了。”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