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 高端制造|生态环保|汽车|房地产|家居建材|家电|服装|时尚前沿|健康|医药|教育培训|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运|食品饮品|科技|互联网|手机通信|电子|商业|金融保险|证券|安防|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综合

  • 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要闻> 汽车>正文内容
    • BBA上半年利润均大幅下滑:关税“暴击”叠加传统豪车市场竞争加剧
    • 2025年08月14日来源:中国网

    提要:在中国市场,BBA正在不断加大投入,包括在中国设立新的研发中心、推出中国市场独有的电动品牌和车型、赋予中国团队更高的决策权等,例如奔驰、宝马均在中国推出了经典款车型的加长版,来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奥迪则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全新AUDI品牌,为中国市场生产“特供”新能源车型。

    受美国关税和需求疲软拖累,BBA盈利能力明显回落。

    2025年上半年,欧洲三大豪华车企BBA(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的业绩均显著承压:交付量在部分主要地区出现下滑,营收、利润明显回落,即便是最能赚钱的宝马,净利润也下降了近三成,而奔驰更是净利润腰斩。

    具体来看,奔驰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3.7亿欧元,同比下降8.6%;营业利润为35.6亿欧元,同比下降55.8%;净利润为26.8亿欧元,同比下降55.8%。

    宝马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77亿欧元,同比下降约8%;营业利润率为6.2%;净利润为40.15亿欧元,同比下降29%。

    奥迪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6亿欧元,同比增长5.3%;营业利润为10.87亿欧元,同比下滑45.2%;净利润为13.46亿欧元,同比下降37.5%。

    企业普遍将原因归于关税、中国等市场的需求放缓,以及企业转型带来的成本压力。就未来面对的挑战,三家企业强调,将通过成本控制、产品节奏调整等措施进行应对。

    企业预计关税问题仍将带来波动

    奔驰方面明确将业绩下滑归因于需求下滑与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奔驰在中国与欧洲市场的销量出现下滑;另一方面,美国关税政策逼迫企业变更库存与物流安排,在短期内侵蚀了毛利与现金流。面对高度波动的外部环境,奔驰曾一度撤回年度指引,强调需观察关税与需求走向后再重申预期。

    奔驰方面强调,公司已启动效率提升与成本削减计划以抵消中期压力,其中包括裁员、人员优化等。

    宝马集团虽然面临利润下滑,但仍维持全年业绩指引。

    宝马方面称,其产能分布(尤其在美国本地制造)的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冲进口关税的冲击,从而使其保持对全年目标的信心。

    外媒分析指出,宝马对关税的管理以及本土化生产配置是其维持指引的关键理由,不过,分析认为宝马在短期内也仍将面临关税的挑战。

    奥迪方面也指出,关税是其业绩的主要拖累。其首席财务官指出,美国关税已导致公司损失约6亿欧元。同时,为推动公司转型,奥迪在上半年进行了内部改革,这带来了较大的一次性支出。

    面对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奥迪方面已下调全年营收与利润率预期,并表示正在评估关税走向对供应链与售价的持续影响。

    中国市场仍是关键变量

    中国依旧是BBA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传统豪车市场。在财报及沟通会中,三家公司均指出,中国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半年交付与收入。

    就交付量来看,宝马集团上半年在全球共交付新车约120.74万辆(含BMW、MINI与劳斯莱斯品牌),同比微幅下降0.5%。其中,中国市场上半年共交付新车31.79万辆,同比大幅下降15.5%。

    奔驰上半年在全球范围共交付汽车约107.63万辆,同比降幅约为8%。在中国,奔驰交付29.32万辆,同比下降14%。

    奥迪方面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奥迪品牌的全球销量为78.35万辆,同比下降5.9%。其中中国市场共交付约28.76万辆,同比下滑多达10.2%。

    BBA在中国市场上最大的挑战来自中国本土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崛起。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过半,华为鸿蒙智行、理想、蔚来等新势力正对30万元以上市场发起围攻,直接切走BBA的传统优势份额。

    在此背景下,BBA在中国的战略方向愈加独立,也逐步清晰——在中国奋起猛追新能源,在海外则优先保住燃油车基本盘。

    其实从2024年起,包括BBA在内的众多跨国车企就都撤销或收窄了电动化转型目标,转而强调燃油车的重要性。

    在中国市场,BBA正在不断加大投入,包括在中国设立新的研发中心、推出中国市场独有的电动品牌和车型、赋予中国团队更高的决策权等,例如奔驰、宝马均在中国推出了经典款车型的加长版,来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奥迪则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全新AUDI品牌,为中国市场生产“特供”新能源车型。




    版权及免责声明:
    1.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南方企业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南方企业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 南方企业新闻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3.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83834755 邮箱:news@senn.com.cn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